显微镜百科
晶体与玻璃体钢液面熔化分析图像显微镜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167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晶体与玻璃体钢液面熔化分析图像显微镜 保护渣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玻璃态物质较之相应的结晶态物质具有较大的内能,故它总是有降低内能向结晶态转变的趋势,所以通常说玻璃体是不稳定的,或亚稳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如冷却)可转化为晶体。当连铸保护渣在钢液面熔化形成液体渣时,原料中晶态物质原有的晶格和质点的有规则排列被破坏,发生键角的扭曲或断键等一系列无序化现象。这是一个吸热过程,体系内能增大。然而在高温下,描述其状态的AG=AH—TAS方程中“一mS”项起主导作用。而代表焓效应的“AH”项居于次要地位,液渣熵对自由能的负的贡献超过热焓“△Ⅳ”的正的贡献,固体系具有更低自由能态,从热力学上说,熔体属于稳定相。 当液渣流入结晶器与铸坯之间时,受到强制冷却,由于温度降低,“弛S”项逐渐居次要地位,而与焓效应有关的因素(如离子的场强、配位等)则逐渐增大其作用。当降到某一定的温度时(如液相点以下),AH对自由能正的贡献超过液渣熵的负的贡献,使体系自由能相应增大,从而处于不稳定态,故在液相点以下,体系往往通过析出晶体的途径释放能量,使其处于低能量的稳定态。 熔体生长系统中的过冷熔体是亚稳相,系统中的晶体是稳定相。液、固两相之间自由能差值AG是结晶过程的驱动力 对于自发成核系统,在结晶的起始阶段必须提供很大的过冷度,结晶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潜热也必须由界面处导走,如果这部分热量不能全部导走,界面附近的温度将会升高,AT减小,从而减小了结晶驱动力。一般而言,晶体与玻璃体内能差别越大,则在不稳定过冷下,晶化倾向大,在冷却时越容易析出晶体。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下一篇:钢液成分和夹杂物的类型分析显微镜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