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百科
粒块形成和脱层磨损的机理元件的形状和尺寸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10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粒块形成和脱层磨损的机理元件的形状和尺寸 当由相同材料组成的接触元件的形状和尺寸也一样时,初始粒块可以来自任一个元件。不过,发生材料转移后,接受材料的元件变成触头,而相对应的表面被磨损。对于由不同金属组成的接触元件,如果平面硬度与触头硬度差在3倍之内,粒块仍来自平面。系统的摩擦和接触电阻特性由金属能否形成粒块来决定。金、银、铜、铜合金、铅、铝、铁、钛等许多金属都会发生粒块形成。不会发生加工硬化的金属,如室温下的铟不会形成粒块。这是因为为了能通过切削作用来磨损平面,粒块硬度必须大于平面硬度,而这通过加工硬化过程才能达到。 粒块形成和脱层磨损(见后面)的机理完全不同,且互不相容。粒块形成发生在初始滑动阶段,它是一种金属转移。而脱层磨损只发生在多次滑动后。因此,材料转移对脱层磨损没有作用。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