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说X

欢迎光临~老上光显微镜

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7895

新闻资讯
显微镜百科

在分子水平复制叉上DNA复制的机制-细胞技术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03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在分子水平复制叉上DNA复制的机制-细胞技术    在有丝分裂时所见到的形成染色体带的染色质相邻区域是不是也起着基因表达的功能单位的作用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以预料,在该基因进行表达的细胞中这样的带上DNA包装成的染色质结构要比静止细胞中的为松。事实上,有关于比较来自不同组织的细胞的特定染色体带在复制时间上存在差异的报道。假若这些报道是确实的,它们暗示多细胞动物中的细胞分化过程伴随着特定染色体带的染色质结构的精细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可能在胚胎发育中起中心作用,帮助决定在细胞分化时每类细胞中哪套基因表达。DNA复制的时间是怎样控制的?    虽然我们知道了在分子水平复制叉上DNA复制的机制,然而复制泡是怎么形成的,复制的时间安排是怎样调节的,仍然还不清楚。例如,在S期每个复制单位(或染色体带)上的许多复制起点是怎样一下子全部都被激活的?一个复制单位可能含有平均大约50个相邻的侧环区域(每个区域可能有一单独的复制起点),甚至在分裂间期的染色质上也是以特殊方式紧挨在一起。因此,复制至少受两种不同的方式控制:(1)某种总体系统可能专一地识别每个染色体带,并使它松解,从而使它的50个复制起点同时能和复制蛋白起作用,形成复制泡;或是(2),一旦这些复制蛋白找到一组中的几个起点,随之而来的局部复制可能干扰了复制单位中其余部位的染色质结构,从而启动了所有其余起点上的复制。这些模型的任何一个似乎都能够解释S期不同的染色体带上DNA的“全或无的复制。    我们还必须说明染色体带复制的有规律的次序安排。曾提出过两种不同的设想来解释这种次序安排。按一个想法,对特定的染色体带专一的不同的复制蛋白是在S期内的不同时间合成的。另一种设想,目前看来更为可能,是假设复制蛋白仅作用于它们最易于接近的区域;例如,分裂间期染色体可能发生连续的松解,随着染色体带的解旋,复制蛋白便能一个接一个地和这些带接近。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