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百科
越冬植物适应特征-通过细胞液溶质浓度的增加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05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越冬植物适应特征-通过细胞液溶质浓度的增加 液泡在低温逆境中的自卫反应与适应 液泡是一种水相体系,因而它是低温冰冻最敏感的部位,植物为了避免冰冻伤害、适应低温冰冻下的生存,在长期演变进化过程中,也形成了多种避免液泡冰冻的自卫和 适应特性。 增加液泡中的溶质、降低冰点 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越冬植物,无论是草本还是木本植物,在进入寒冬前的秋季低温(零上低温)抗寒锻炼过程中,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在木本植物中,可溶性糖增加常常与淀粉粒水解相平行;在草本植物中,如冬小麦,在秋季低温锻炼初期,可溶性糖和淀粉粒同时并行积累,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早期积累的淀粉逐步被水解,严冬时完全消失。这表明,在低温锻炼初期,多糖也有一个暂时性积累,为寒冬中可溶性糖的增加提供储备(简令成和吴素萱,1965b)。一些测试结果也指出,在天然或人工低温锻炼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加,其中主要是精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然而,大量的测试结果揭示和证实,通过细胞液溶质浓度的增加来降低冰点的作用是有限的,一般只能达到一5℃,避免一5℃以下的冰冻需要借助其他方式。 水排到细胞外结冰 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液泡内的水为什么不就地结冰,而流到细胞外结冰?这是因为细胞外的水溶液浓度低,冰点较高,因而更先结冰,于是吸引着细胞内的水不断流到细胞外结冰。越冬植物在寒冬中,其细胞内的水流到细胞间隙、收缩原生质体质膜与细胞壁之间,以及器官外结冰。种子和冬芽细胞内的水可以迁移到芽的外部鳞片及基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内结冰。木本植物茎中形成层细胞内的水可以迁移到邻近的皮层薄壁组织细胞间隙内结冰。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