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百科
纳米颗粒的形状是球形尺寸和形状测量显微镜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578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纳米颗粒的形状是球形尺寸和形状测量显微镜 在没有其他条件限制时,纳米颗粒的浓度在渗透阈值(渗透阈值是指介质中发生金属导电时颗粒的最小浓度)以下;并且,纳米颗粒间的接触和聚合可以忽略的情况下,通常假设金属陶瓷和含水悬浮液中的纳米颗粒为球形的。然而,在液体环境中,能够通过改变沉淀条件来控制纳米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如球状骨针,立方体或棒条形 在没有其他条件限制下,具有最小能量(主体能和表面能量)的纳米颗粒的形状是球形,但是平衡能量最小的带电颗粒的形状通常是有一定旋转角的椭球形‘州。仔细观察DMTF,发现纳米颗粒量子岛呈现略微扁长的形状。然而,容易证实在DMTF中,随时间的推移(或质量的改变)纳米颗粒量子岛尺寸的改变与r2成比例,而不是如预料的与r3成比例并类似球形地长大。因此,颗粒形状主要是椭球形,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上面提及的带电,或者是基底吸附原子所含热能不足以使颗粒达到球形的平衡。 另一个影响纳米颗粒形状的因素可能是它的结晶化程度。纳米颗粒表面的原子所受约束相对较弱,故这些原子能在一定限度内做快速运动,1—10nm的纳米颗粒在以秒计的时间内做不间断、剧烈进行的晶体重构。并且,由晶体主体能量及表面能量所决定的晶体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 从纳米颗粒量子岛侧面拍摄的、相对罕见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纳米粒量子岛并不像理想模型中假设的那样呈球形或者是半球形。 如果纳米颗粒表面原子间部分化学键不稳定,且表面可以认为是混乱的,则这种混乱随着晶体尺寸的减小会深入晶体的内部。如果金属的导电性与正方晶的带结构有关,则问题就在于金属的性质在纳米级别的尺寸上是否能够保持。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