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说X

欢迎光临~老上光显微镜

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7895

新闻资讯
显微镜百科

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碎屑岩形成低渗透储层成因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124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碎屑岩形成低渗透储层成因    碎屑岩形成低渗透储层的成因,除了沉积成因以外,沉积后的成岩作用以及后生作用,对储层的物性起着主要的作用。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下,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不断发生变化。    1.压实作用    在上覆沉积物和水体静液柱压力作用下,使沉积物的孔隙空间和总体积减小。随着储层埋藏深度的增大,上覆压力也增大,砂岩的孔隙度明显降低,特别是浅层和中层储集层,减小幅度更大。但达到一定深度后,这种现象开始减弱。常见的压实现象有:脆性矿物破裂、片状矿物压弯、塑性组分变形以及颗粒接触面增大,由点接触变为线接触、凹凸接触、缝合线接触,使颗粒排列更紧密,使岩石物性变差。    2.胶结作用    由于沉积矿物中物质的沉淀作用,使散砂变为固结的岩石。同时,使砂层的孔隙度、渗透率明显降低,形成低渗透储层。常见的胶结作用有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硫酸盐胶结作用以及沸石胶结作用。    3.溶蚀作用    溶蚀作用是油气储层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部分致密层由于溶蚀作用,可以增大储集层的孔隙度,可能形成低渗透层和一般储层。最重要的可溶矿物为碳酸盐、长石以及岩屑。溶蚀所需要的大量的酸性水,可以是混合黏土矿物转化大量释放的层间水;有机质由于热转化达到成熟后,大量生成的有机酸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