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说X

欢迎光临~老上光显微镜

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7895

新闻资讯
显微镜百科

原材电子显微镜组织显示肥粒铁晶粒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31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含微量钛高强度低碳钢原材的微观组织,系由等轴晶粒肥粒铁和散佈 1~2μm 波来铁组成,大部分波来铁析出于晶界交叉点处为其特色。钢材的平均晶粒径粒约 5μm,肥粒铁和波来铁体积百分比分别为 94vol%和 6vol%。原材电子显微镜组织显示肥粒铁晶粒内有稀少的差排存在和散佈的奈米 TiC 的析出物,见图 13(b)。銲接输入热影响銲接深度(D)与宽度(W)比值,决定銲道接合完美与否的最重要参数。四种输入热 1.2 KJ/mm,1.8 KJ/mm,2.4 KJ/mm 和 3.0KJ/mm 的外形及深宽比(D/W)列于表 4。銲接穿深随銲接输入热的增加而增大,于更大銲接输入热 3.0 KJ/mm 时,板厚可完全贯穿不同输入热下,由 600°C 至 850°C 的冷却速率及峰值温度,列于表 5。熔融区内的微观组织(见图 14),包含晶界肥粒铁(α),由先前沃斯田铁晶界扩散成长;魏德曼肥粒铁(αW),成核在α/γ晶界,藉由位移机制形成薄楔形板,成长速度受制于界面前端沃斯田铁内的碳扩散;变韧铁和针状肥粒铁(αa)。其它微米相是由残留沃斯田铁麻田散铁,和部分变韧铁所组成。未变态沃斯田铁的后续变态依冷却速率大小,可变态成变韧铁或麻田散铁。侧板魏德曼肥粒铁成长于沃斯田铁晶界,外形特征为平行肥粒铁板条。针状肥粒铁,被认为是韧性增加相,主要存在于沃斯田铁晶粒内低合金高强度钢于銲接后的銲道微观结构是相当複杂的,因为銲接过程的快速加热与冷却导致严重的热力学非平衡下凝固,化学成分偏析和结构变化,是一种异质性固化。微观组织会随着合金元素的添加、銲接尖峰温度的高低和相变态中的冷却速率而改变[1-4,27,28]。先前沃斯田铁晶界上的晶界肥粒铁厚度随着输入热由1.2 KJ/mm 增加至 3.0 KJ/mm,且冷却速度由 31℃/s 减缓到 16℃/s而变厚,归因于冷却速率的减缓,有利于碳原子扩散,使得晶界肥粒铁(α)增厚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