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百科
不可小窥幼叶白粉病!为什么?生物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417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白粉病在幼叶上就会出现,而且病征较为特殊。最初幼叶局部变黑,叶上出现很多小黑点,有时几个小黑点融合成一大黑点。叶脉黑色,背光透视,尤为明显。但白粉病征不明显,只是叶片内部似有霉状物(背光透视)。叶片呈淡紫褐色。严重的时候会造成叶片枯死、落叶等。除了在叶片的病征外,严重时病原菌也会侵入临近的枝条,造成褐色病斑,病原菌的菌丝在枝条上生存、残存,会成为次年的感染源。 新叶抽出以后,在接近叶片基部叶脉的部位或其他部位的叶面呈褪色黄化并散生黑色小斑点,由病部叶背显微镜检查可见表生菌丝及少量的白粉病无性世代分生孢子,由于气温的逐渐升高,病势受到抑制,在新叶上所造成的危害轻微,9月入秋以后气温转凉,雨水减少适合本病的发生,病布迅速蔓延大量菌丝及产孢,在叶背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然而会很迅速转变为黄褐色至灰褐色,后期病部可见黑色的小颗粒状着生,感染的叶片会提早落叶。秋冬之际,气温15℃以下,子囊壳开始形成,在落叶上成熟越冬,次年4~5月间温度上升,子囊孢子飞散,侵入幼梢及嫩叶,但病征不明显,六月间分生孢子出现,被风传播,行第二次感染。 用显微镜观看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下,约24小时就会可发芽。生长适温为15~25℃。夏季高温阻碍其生长。白粉病的孢子发芽,不用有雨水,只要相对湿度高或有饱和湿度,叶片虽干,但仍可发芽,所以干旱但有晨雾及日夜温差大的环境,白粉病则流行,多与反而抑制发生。(a) 田园清洁:冬季时,清除并烧毁落叶。(b) 落叶后到萌芽前,使用1-2次石灰硫磺合剂30倍液。(c) 通常砧木可能为感病品种,且冬季不完全落叶,为主要感染源,应注意防治。 (d) 新梢停止生长后,可选用下列任一药剂喷施:12%芬瑞莫可湿性粉剂4,000倍,或40%护硅得乳剂8,000倍,或40%迈克尼可湿性粉剂4,000倍。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