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说X

欢迎光临~老上光显微镜

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7895

新闻资讯
显微镜百科

褐藻植物门 (Phaeophyta)物种简介!显微镜厂家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89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褐藻植物门 (Phaeophyta)   一、色素   色素有叶绿素a、c,叶黄素,β-胡萝卜素,藻褐素。褐藻由于含有丰富的藻褐素,所以多呈褐色,但会被一些其他的色素影响,如叶黄素,造成颜色上的差异。其光合产物有褐藻淀粉。   二、构造   有些较大型或高进化的褐藻,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和气囊的构造。似叶的叶状体称为藻叶(blades),似茎的则称为藻柄(stipe),有名为「浮器」(floats)的中空,充满气体的部分,出现在固定的间隔上,可助此藻在水中保持挺立,似根者称固着器(holdfast),附着在岩石上。在植物体的自由端有气囊,可使自由端浮向水面。   三、形态   褐藻均为多细胞体,有以下几种体制:   (1)异丝体:植物体有匍匐和直立两部分,直立部分为单列细胞分支;匍匐部分 则为匍匐假根固着。   (2)假膜体:许多藻丝粘在一起,组成假膜体。   (3)膜状体:有似根茎叶的分化和气囊的形成,内部细胞向多方面分裂成数层膜 状体,部分较进化的种类进而分化成表皮、皮层和髓部。   生成方式也有不同,如根据生长点的位置,有散生长、间生长和毛基生长。不过因为台湾四周海域较为温暖,故无可长达50m的巨大海藻。但在3、4月时,马尾藻可有2、3m长,形成小型的「马尾藻海」,会缠住过往的船。   四、生殖   生殖构造有生殖托和生殖窝,是褐藻中墨角藻目特有的生殖结构。它由植物体分支顶端膨大所形成,精子囊和卵囊都凹陷于生殖托的生殖窝,有雌雄同窝、雌雄异窝和雌雄异株等类型。   五、褐藻生活史   褐藻除墨角藻目,都有两种不同世代的植物体,即无性孢子和有性配子世代,两种世代交替发生。依照孢子体与配子体的大小形态,可分为同形世代和异形世代两种。   六、分类及物种   褐藻是以生活史类型、繁殖、生长、构造色素等特徵分类:   (1)同形世代纲(Isogenera-tae) 网地藻(网目藻)目(Dictyotales) 网地藻(网目藻)科(Dictyotaceae)   厚缘藻 Dilophus okamurai 形态:黄褐色,扁平状,膜质,丛生,一~二次叉状分枝,分枝顶端钝圆。 边缘厚,细胞多层,下部收缩成细柄。 体型:高约3~12㎝,宽3~8㎜。 分布:低潮线岩石上   匍扇藻 Lobophora variegata 形态:藻体扁平,膜质,宛如扇形。除上端稍为倾斜直立外,由腹面长出许多 毛状根附着并匍匐于岩石上。 颜色:新鲜藻体呈黄褐色,乾燥后变黑。 分布:低潮线岩石上,全年可见。   树状团扇藻Padina arborenscens 形态:藻体黄绿色。叶状,膜质,呈扇形,叶片上有数行同心纹。叶缘下捲, 叶缘细胞两~三层,中央部六~八层,近基部十~十一层。 体型:高5~16㎝。 分布:分布在潮间带中、下部岩石上或石沼中。   (2)异型世代纲(Heteroge-neratac) 萱菜目(Scytosiphonales) 萱菜科(Scytosiphonaceae)   小海带 Endarachne binghamiae 形态:藻体黄褐色,带状,有波状皱褶,膜质。髓部由分枝的丝状体构成。 体型:高约4~25㎝,宽2~5㎝。 分布:生长在潮间带中部岩石上㎝㎝。 功用:可供食用与药用。  囊藻 Colpomenia sinuosa 形态:藻体球状或半球状,未熟时呈圆球状,成熟时不定型且多皱褶而凹凸不 平,个体单生或群生,由切面可显示其皮层由一层褐色方形小细胞组成, 髓部则由四~六层小细胞组成。中空囊状,无柄。 体型:直径约11cm。 分布:春季至夏初为其繁盛季节,常群生于潮间带中部和低潮线附近或潮下带 岩石上。 功用:食用,饲料,肥料,药用(抗氧化、抗菌、抗肿瘤),重金属污染指标。  (3)圆子藻纲(Cyclosporeae):没有明显世代交替,植物体为双套体(2n),只 在产生配子时行减数分裂。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