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再说X

欢迎光临~老上光显微镜

全国服务热线: 400-811-7895

新闻资讯
显微镜百科

铁-铝-锰合金实验结果与讨论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239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2.实验步骤利用高週波感应熔解炉,在氩气氛下鋳造合乎所需要成份的铁-9 铝-30 锰合金,其成份经火花金属分析仪(SPARK-OES)加以确定。将钢锭于1250℃做 14 小时之均质化处理,经热锻后热辊轧为厚 2.0mm 之薄片。分别于 980℃、1050℃、1100℃及 1150℃高温 3 小时、10 小时、30 小时等不同时间的固溶处理,后以金相显微镜及穿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金相组织及微结构。微结构试片是取直径 3 mm厚约 0.08 mm,利用双重喷射电抛光机(double jet elctropolisher)抛光。电抛光溶液为 75%的乙醇+25%的过氯酸调製而成。电抛光溶液的液温保持在-15℃至-10℃之间,电流保持在每平方公分 1.0 安培至 1.5 安培之间,以 穿透式电子显微镜,以 160 仟伏特的电压加以观察。 铁-铝-锰合金实验结果与讨论3-1 金相组织之观察铁-9 铝-30 锰合金铸造的金相其具有明显的树枝状结构,经 980℃ 3 小时固溶处理,在肥粒铁的基地上,有沿辊轧方向之长条状沃斯田铁的晶粒。经 10 小时固溶处理后在肥粒铁的基地上,有小点状新相的形成.,经 30 小时固溶处理,显示出沃斯田铁的晶粒有明显的细化倾向,而且方向性也显着的减少。将固溶处理温度提升至 1050℃,在 3 小时固溶处理后之金相沃斯田铁的晶粒更为细小,而在基地上的肥粒铁形成较大之多边形晶粒,且晶粒内第二相的密度明显的增加,而且其有相互成 90∘直角的关係,经 10 小时及 30 小时的固溶处理后,除了肥粒铁基地上的第二相,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加长而增加外,大体上并没有其他的变化,固溶处理温度提升 50℃再至 1100℃,整个基地完全成为肥粒铁,沃斯田铁的晶粒已消失了,当然辊轧所产生优先取向也没了,在肥粒铁基地的第二相加长了许多,并且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加长其密度显着增加外,固溶处理时间达 30 小时其成为淨空之晶界,其金相照片,固溶处理温度提升至1150℃时,整个肥粒铁基地除了圆圈处第二相外,其相互间的夹角约为 73,显然和前固溶处理温度 1050℃时所形成相互成 90°直角的第二相是不同的,除此之外尚有矩形处之小板状新相的形成,且也随固溶处理时间的加长其密度也显着增加,固溶处理温度在 1050℃,基地上的肥粒铁晶粒为较大之多边形,晶粒内有为数不少的第二相,在 980℃固溶处理时间较长也有发现。利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加以观察结果,其明视野及暗视野显微镜. ,长条状之第二相显示互相成 90°和前图 5. 金相吻合。长条状之第二相经放大后,明视野及暗视野分别如图16.和图 17. 所示,显示长条状之第二相内并无其他相的存在。固溶处理温度在 1100℃,在肥粒铁基地上的晶粒有长条状之第二相,而固溶处理温度提昇至 1150℃时,多了小板状新相的形成,如金相图 11. 中圆圈处及矩形处所示,经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加以观察,其明视野及暗视野结果分别如图18.、图 19. 和图 20. 所示,在图 18.和图 19. T.E.M.之明视野中,长条状之第二相的端点显示出明显的应力场,表示其很强烈成长为长条形之趋势。长条状之第二相分析其相互间的夹角为 73°和固溶处理温度在 1050℃,时形成长条状之第二相夹角 90°不同,如图 20. T.E.M.之 D.F.所示,可能其第二相组织结构是不一样的,金相图 11. 中矩形处小板状之新相,利用穿透式电子显微镜加以观察结果,如图 21.和图 22. 所示,板状宽度约为 1.5μm,整个宽度由中心分为对称 5 层,此和前两种条状之第二相是完全不同的,关于这三种不同的第二相相关研究则待分析探讨。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首页 产品 手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