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百科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和历史起源
所属分类:显微镜百科 点击次数:307 发布日期:2022-06-20
网站网友点击量更高的文献目录排行榜:
点此链接
0
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和历史起源
这是沈復在儿时记趣裡的描述,也是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由此可見,人類对微小的事物具有浓烈的好奇心,但是科学家不仅仅是想看清楚草木虫鱼,还想往更微小的尺度看进去。十七世纪时英国科学家虎克(Robert Hooke)利用改良后的显微镜发现了软木塞的细胞壁,开启了微生物学的一扇窗,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触碰到光学显微镜的极限:受限于可見光波长,光学显微镜更佳解析度只到微米(μm)等级 无法满足人類学无止境的好奇心 幸而 1924 年德布羅依(De Broglie),。提出了物质波的假說,指出一道方向:原來电子也有波动性,而且波长可以更短!那么是否可以用电子取代光波呢?很快地,在 1939 年德国的 Siemens 公司生产出台商用电子显微镜,使人類对于物体的观察來到了原子尺度。只是电子显微镜运作环境有条件的限制,例如:需要在真空中测量、样品必须导电,若是不导电就必须镀上金或者白金、样品不能是粉末或着挥发性的物品。就像美麗的玫瑰总是带刺,仪器也有天生的限制。
关注页面底部公众号,开通以下权限:
一、获得问题咨询权限。
二、获得工程师维修技术指导。
三、获得软件工程师在线指导
toupview,imageview,OLD-SG等软件技术支持。
四、请使用微信扫描首页底部官方账号!
相关新闻
- 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如何观察金相组织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会遇到的哪些误区 [2023-07-07]
- 金相显微镜厂家:金相试样的平整与磨光 [2022-07-30]
- 仪器创新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22-07-30]